风雨援疆路无悔兵团心——记兵团第十二师第五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集体
来源:赵广平 、张荣耀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5日
2014年9月以来,先后有12名第五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到兵团第十二师工作。三年来,他们主动作为,积极搭建十二师与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及内地企业的互联互通渠道,为十二师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援疆干部良好形象。
牢记使命勇担重任
“援疆的岁月里,舍弃的是亲情、友情的眷恋,得到的是第二故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深情厚谊。这是一份执着的爱,饱蘸着兵团精神、兵团作为、兵团作风,鼓舞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于求索、不断前进。”难忘的援疆岁月让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李旭感受到了别样的人生经历。
三年援疆,李旭积极向内地宣传十二师,走出去招商、引回来推介,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4.1亿元。
十二师其他的11名援疆干部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一组组可观的数据和辉煌的成绩,印证着他们的付出和心血。
神华集团援疆干部、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郭军积极搭建“桥梁”,帮助昌平矿业引进了300余位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并推动先进采掘设备的引进。
国家发改委援疆干部、十二师发改委副主任仇轶和招商局集团援疆干部、十二师西郊城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春新,促成总投资17亿元的新型锂电池产业化项目落户十二师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仇轶还积极向国家发改委争取,为十二师申请到13.79亿元中央专项建设债券,推动发行私募债、企业债等30.6亿元,并成功引进总投资8000万元的山东青岛中科海集团“蟹公寓”等室内水产养殖示范项目。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援疆干部、新疆九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兴桃积极向兵团商务局争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2000万元,推动该公司外贸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获得兵团商务局800万元外贸专项补贴。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
如何把援疆工作与兵团的体制机制、十二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援疆干部思考的问题。
为使十二师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实现效益最大化,陈春新与园区管委会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中组部援疆干部、十二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国勇着眼长远谋划推动援疆工作,促成中组部同意山东、山西、湖南三省第一批援疆干部提前一年半到十二师工作,第二批三省援疆干部人才数量比第一批增长52%;促成了山东全省援助十二师和团场全覆盖,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组织编制了十二师《“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干部人才援疆规划》;促成与清华大学、浙江柯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多领域、多层次合作;争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支持,促成十二师党委机关报《天山时报》获批成立。
仇轶筹备成立十二师金融办,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意见》《类金融企业非现场监管》等制度,明确风险控制流程,严格风险控制标准,进一步强化对类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
中央企业援疆干部、十二师国资委副主任李建斌积极推动师国有企业改革,理顺建设集团、园林集团公司股权关系,推进国有资产评估审计工作,牵头起草多项制度。
中国诚通集团援疆干部、十二师国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维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拓展泰华福兴物业公司业务,引导员工积极干事创业,公司利润已连续三年大幅增长。
立足长远、奉献边疆是援疆干部共同的心愿。2014年9月,李旭作为十二师第四批援疆干部的援疆任务即将结束之际,又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一个决定:主动申请再援疆三年!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奉献精神,十二师的援疆干部们促成了一批批项目的落地和一项项制度的完善实施,为十二师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搭建桥梁促进交流
十二师援疆干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十二师与内地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李旭积极协调联系,吸引了上海元初集团、太平洋建设集团、深圳港中旅集团等众多的内地民营企业、基金管理投资公司、行业商会等来十二师考察对接项目。
陈国勇牵线搭桥,促成兵团与内地互访考察团16个100余人次,促成兵团干部人才到内地培训175人次。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援疆干部、十二师建设局副局长刘轶,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交流学习。
陈春新积极推动兵团园区对外交流,先后到20多家大型企业接洽交流,拓展招商引资平台和兵团园区宣传平台。
中粮集团援疆干部、十二师中瑞恒远商贸集团副总经理高群安积极与交通部规划设计院、上海复旦大学和天津港等单位对接,对公司的总体布局、战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援疆干部、十二师建设局副局长范晓平,邀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专家团队到十二师干部大讲堂授课,受到参会人员一致好评。
据统计,近三年来,通过全体援疆干部共同努力,促成十二师与内地互访考察团43个,互访人数258人次,促成十二师干部人才到内地培训292人次。
民族团结携手前行
十二师援疆干部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中心任务,同各族职工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认亲戚,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
少数民族群众结为亲戚,建立了友谊。
2015年,陈国勇主动找到新疆实验中学领导,表示自己愿意资助少数民族特困生。在学校的帮助下,他主动帮扶因父亲车祸致残、母亲体弱多病、姐姐在上大学的哈萨克族学生巴依尔塔和家住策勒县父亲去世的维吾尔族学生古扎丽努尔·阿布地克热木。后来,他又主动找到十二师高级中学,帮扶一名汉族贫困高中生。三年来,陈国勇累计捐资助学4万余元。
陈国勇还为南疆少数民族群众争取了价值30余万元的衣物、书籍,为十二师高中少数民族学生争取价值6万余元的100套棉衣,从全国妇联争取了4个惠及少数民族儿童的“儿童快乐家园”项目和数百个惠及少数民族妇女的“母亲邮包”。
范晓平组织开展了“扶贫捐助”“组团式认亲”等活动,争取了6万元物资帮助学习成绩优秀、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
高维军利用摄影专长,为数百名少数民族朋友拍摄照片2万余张,深受大家喜爱,增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
陈春新资助1名高中学生和2名哈萨克族孤儿,并为1名生病学生捐款,个人累计捐资助学2.6万元。
按照兵团党委组织部“交一个朋友、认一门亲戚、办一件实事、引一个项目、搭一座桥梁、提一条建议”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要求,十二师援疆干部共结交民族朋友和师徒帮带朋友232人、少数民族亲戚13家,办重大实事35件,促成兵师与内地合作项目43个、签约资金305亿元,提出重要建议150余条。